偷書賊
這本名字像是偵探小說的書,其實內容是在描寫二次大戰時期,一個德國小女孩的悲慘童年。澳洲小說家馬格斯.朱薩克,非常令人意外地,在序中自承這本書是他寫過最棒的作品。通常一位藝文創作者總是更加期望自己的下一個作品不是嗎?這樣的說法Tony還真是第一次看到。書中較少見的以一位死神的角度,從旁見證了小女孩的成長過程。小女孩因遭逢巨變而心靈受創,只能將自我投射在一本撿來的乏味手冊之中。幸好有養父的耐心陪伴與指導、面惡心善的養母給予另一種形式的鼓勵、朋友的真誠支持、以及不速之客的啟發,適時的幫助了小女孩。小女孩近乎餓渴的一本本地閱讀、進而一本又一本的偷竊,讓女孩透過文字得以自我認同,甚至能以文字幫助他人。
書中的死神有別於一般的形象,死神的工作是迎接死亡,而不是帶來死亡。以書中的設定來看,Tony認為死神應該是一個團隊的通稱,不然的話,死神早就過勞死了。而本書中的這位,有時多愁善感,有時又很戲謔,非常成功地演繹了一個不得不袖手旁觀的角色。
偷書賊揭發了人心邪惡的一面,同時又用文字展現人性的光輝。如果不管故事的真實性與否,辛德勒用他的財富及權力拯救千百人,對比小女孩用文字安撫了十幾個惶恐的心靈,高下似乎立見,但事實上無私的付出都同樣令人感動。所以,閱讀本書的時候,建議淚腺比較鬆弛的讀者,有必要隨身準備面紙,以備不時之需。
0 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