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.01.03 花蓮 瓦拉米步道露營 Day1
步行時間:單趟約5小時不含午餐
步道路況:寬大步道
步行距離:單趟13.5km,高度差600m
2009年的元旦,忽然變成四天連假,應該讓很多人都措手不及吧!Tony一直想要趁著假期來打掃家裏,大概沒辦法來個大掃除,不過至少也要清理一些平常比較少整理的地方。但眼看人事行政局一聲令下,變成四天假,沒出門就說不過去了。原先Winnie希望前進南橫,把南橫上剩下的兩星走完。但Tony有點遲疑,一直沒去訂山屋,原因不外乎是南橫一趟路途遙遠,而且還怕我們的裝備會應付不了三千公尺高的低溫。後來經過多次討論,決定前往也是很遠的花蓮瓦拉米步道一遊。車行路線相當容易,國道五號過雪隧再開到底,抵蘇澳
再依指標接上台9線,一路往南,過蘇花公路、花蓮市、瑞穗,到玉里時會看到玉山國家公園台30線指標,跟著走到底就是了。需注意瓦拉米步道過佳心之後為山地經常管制區,需辦理入山證。而且同時也是玉山國家公園管轄範圍,需辦理入園證,住宿瓦拉米山屋需於七日前在玉山國家公園網站上申請,若是沒有申請到山屋,可是不能進入過夜的。
回顧歷史,台灣中部曾先後開鑿了兩條以八通關為名的道路。1875年清朝時期,沈葆禎下令開鑿三條東西向橫貫道路,其中中部這條,是從竹山到玉里,全長約152公里,寬約6尺的大道。大約20年之後,即因利用率低落,年久失修而逐漸荒廢。而後於1919年日據時代,日人為伐木、開礦、理蕃之故,另開鑿一條從今信義鄉久美村經過大水窟到玉里,全長約145公里的東西向越嶺道,亦名為「八通關越道路」。特別的是,兩條八通關道路各走各的,幾乎沒有重疊的地方。而今所稱的八通關古道,由於前述兩條古道皆日漸荒蕪,考古不易,所以一部份是清代的古道,一部份是日據時代的古道,也可以算是一種「摻摻做伙、台灣製造」吧!而我們今天要走的瓦拉米步道,則是日據八通關古道的東段,也可以說是現代版八通關古道的終點。
我們為了避免車路消秏太多時間,所以提前一天晚上出發。本來預定是要夜宿富里的羅山營地(可免費申請使用),但是抵達花蓮時,已經是半夜12點了,所以Tony當下決定,靠GPS在瑞穗紅葉附近找一處免費的營地借宿一晚,結果GPS把我們帶到自行車道上,幸好方才剛經過一個燈火通明、搭滿帳篷的露營場地,所以我們就回到該處,先借宿一晚再說。
早上06:00起床,收一收帳篷,梳洗一番再開車上路。早餐在台9線旁的小店悠閒地解決,再開到玉里旁的玉山國家公園南安遊客中心。我們是還沒辦入山證,所以就近在遊客中心附近的玉山小隊辦理。小隊裏的波麗士大人一直勸Tony不要辦,在佳心紮營不但輕鬆,又不用跟那麼多人擠山屋。Tony當然是和緩地堅持立場,真的睡佳心的話,一天才走4.5km,那真的是太太太墮落了啦。入山證辦妥後,再繼續開台30到終點,總算可以下車整裝打包,準備出發。
GPS足跡下載 |
南安@458m(10:15)→佳心@822m(12:00)
玉山國家公園果然是管得比較嚴,步道口還有另一位波麗士大人等著查驗背包太大的遊客。進入瓦拉米步道後,我們和一群一群的遊客擦身而過,差不多在2km以後,遊客人數開始漸漸減少。瓦拉米古道沿著拉庫拉庫溪走,全程都走在懸崖邊,不過路幅非常寬大,所以不會感覺到危險。從南安的起點開始,到終點的瓦拉米山屋,全長13.5k才上升600m,而且幾乎在前面三分之一就上升大半,所以應該是相當輕鬆的路線。由於出發時間不算早,所以Tony沒有給隊員太多的休息時間,不到2個小時,我們推進到4.5k處的佳心營地,也就是我們的午餐地點。佳心是布農族語風景漂亮的意思,曾是日警駐在所,腹地寬廣,而且有水有電有廁所,若是沒有申請到瓦拉米山屋的話,也是個絕佳的紮營地點。在營地可以眺望拉庫拉庫溪谷,雖然展望的角度不大,但也算不錯了。今天午餐是烏龍麵,這次為了加快用餐的速度,所以開了兩個爐子一起煮熱水,果然速度就快多了。一個小時後,大家再度整裝,繼續未完的旅程。
佳心@822m(13:10)→黃麻@945m(14:05)→瓦拉米@1075m(16:10)
午後續行。瓦拉米素來以豐富的野生動物聞名,而且路旁不時有小心黑熊的警告牌,讓我們下午出發以後,就走得即期待又擔心。還好危險動物沒出現,各式動物的叫聲倒是聽了不少。我們在黃麻駐在所遺址遇到一個原住民家庭,配合那附近此起彼落的山羌叫聲,正好當場給我們上了一堂野生動物的課程。快要抵達山屋的時候,Tony的大腿有點快要抽筋的現象,大概是因為很少走那麼遠,電解質又補充不夠的關係。Tony就請阿晟先走,兩位女生走前面,Tony自己慢慢調整腳步,並且儘量不讓自己落在隊員的視線範圍外。
好不容易走到山屋,已經有很多遊客在附近歡樂了。聽說最早的隊伍是早上07:00出發、12:30抵達,還真是有夠早啊。瓦拉米山屋應該是我們住過最豪華的營地了,有桌椅有水有電有廁所都不稀奇,廁所還可以沖水就厲害了,而且水還很強勁呢!為了紮營的遊客著想,營地的位置還設有木棧板,真是體貼到最高點了!剛好營地還剩下最後一塊木棧板可以紮營,早先抵達的阿晟已經在搭設帳篷了。
帳篷搭好後,為了抵擋不到10度的低溫,首先來煮薑茶,才準備晚餐。就在大家忙碌民生問題的時候,從抱崖那一端來了一支學生隊伍,顯然是走完八通關全程過來的。走完八通關不稀奇,但看人家30公升的背包可以走5天行程,再回頭看看Tony和阿晟的70升以上大背包,實在是要佩服這幾位同學輕量化的功力。不過那也是一個選擇,輕量化的原則就是背少一點、吃少一點、睡差一點、然後多花一點錢;而澳少年登山隊上山就是要吃喝玩樂,夠「澳」才行,要是那天Tony開了輕量化的菜單的話,應該不會有隊員報名活動吧!?就連Tony自己都不想...
晚餐吃的是羊肉爐,有別的山友經過看到,問我們四個人吃這麼一大鍋嗎?當時真不好意思說,還有大半材料還沒下,其實是四個人吃兩大鍋才是...飯後當然還有餘興,這次除了馬丁尼調酒以外,還有清酒和蘭姆酒,喝到大家都臉色紅潤才進睡袋休息。
2 留言:
半夜時間看到那個30公升 vs 70公升背包那一段, 真是笑到流口水啦, 笑到肚子惡餓.
真的是有差,要是我們和那群學生一起走的話,我和阿晟應該會被誤認為是挑夫吧。
張貼留言